比孟母三遷更有梗的教條

環境的影響力永遠大於你的能力。
選擇比能力重要。


孟母三遷,為孟子選擇生活環境,幫他篩掉走向殯葬業或屠宰業的人生道路,然後呢,然後孟子就成為一個充滿理想、骨氣與志節的大丈夫了。(注:過著貧窮而快樂的生活)
傳統教育大概就是這樣洗腦我們,要好好讀書,「登高能賦,可為大夫」或者「學而優則仕」,基本上就是成為好棒棒的知識份子,然後有人會找你當官、或賞你一口不錯飽的飯吃。但若是時運不濟,擠不進仕宦俱樂部(公務員或者大公司職員),至少要「貧賤不能移」。
怎麼不強調想辦法活下去、活的好呢?沒關係,因為很有骨氣,所以繼續貧賤很OK。

扯遠了。還是說說務實派的斯哥好了。


KOEI 三國志11 李斯
政治屬性有98,超高

《史記.李斯列傳》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學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無可為建功者,欲西入秦。

略譯為:
李斯年輕時擔任低~級公務員,見到廁所中的老鼠只能吃吃大便,還動不動被如廁的人所驚嚇、追打;又看到穀倉中的老鼠,吃米穀吃的肥滋滋,又沒什麼人畜會進出穀倉、攻擊他,一整個過太爽的概念。於是,斯哥領悟到,決定一個人的成敗不在他本身的能力高低,而是被所處的環境所侷限。
繼續當個小公務員,努力到爆肝也不會有太好的前景。於是斯哥拜荀子為師,決心要到更大的魚池去闖蕩。
之後他的情況,大家可以自己去查維基大神。

說來說去,也就是選擇工作、自己規劃未來罷了。
我們的正規教育,基本上就是孟母三遷的概念,他們強調讀書人的環境。知識份子沒有不好,問題出在M型化社會,整個社會都面臨低薪、失業危機、派遣、非典型就業的情況,繼續活在傳統觀念的環境中努力,拼到死也就是一個勉勉強強吃不飽餓不死、打不死的蟑螂的下場吧。
除非你的人脈上通黨國,財經幫、司法幫、公務員幫都是你的幫手,富貴要人幫嘛。
平民老百姓的我們,可以怎麼選擇、如何翻身?

找一個好的環境吧。
在這個環境中,大家都以務實、賺錢的實戰方向努力。


.翻轉你的人生.房地產快樂賺錢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