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教育體制,讓我們以血鋪陳別人的路

失能的教育幫我們鋪好死路,甚至成為肥料,灌養1%的成功者。

 
台灣的教育是失能的,至少繼承了中國千年傳統的科舉/士大夫文化與國民黨的社會控制機制,至今依然是失能的。
或許教育的初衷在於傳承智慧,透過教學的傳承,人們、我們的下一代得以有效率的獲取生活知能,不必樣樣都從頭摸索。
問題首先在於,教育者有太多的自以為是,認為這個是你必須學的(文言文、三角函數、微積分,到底有多少人實際上會用的上?強迫學習等考完試就全部丟掉,那幹麻學來浪費心力?)那個你必須要考的(〈一位高三生的告白:為什麼我需要五科精熟十項全能?),因為要競爭啊,明星大學的名額就是那麼不夠分,不多開幾科的戰場怎麼評比?
其次是社會分配的問題。帝王封建/黨國威權時代,透過科舉/聯考,開一小小的窄門給沒家世背景卻被洗腦的很嚴重的平民精英們一點往上爬的希望,分配一點點統治者的湯汁讓他們免於造反,然後大家就發了瘋的努力讀書考試,忘了去思考這個制度其實本身就有很大的問題。

如果「資源是有限的」,僧多粥少,你是會努力在這個資源圈中搶到第一、擠掉別人(或被別人擠掉、成為肥料),還是想辦法去另一個寬闊無邊的池子,靠自己的力量拓展未來?或者你有沒有可能成為分配資源的那個人?是誰告訴你資源有限的!其實只是被當權者獨占,他只分一點點出來,然後告訴你們資源有限,你們就傻傻的在彼此之間搶破頭了。

好,所以在上面兩個背景條件的發展下,教育就變成樣板、教條、形式主義,教育者認為,因為要考、因為我對你好所以你必須學,因為學這這這那那那,可以踏上我們鋪好的道路、你的人生就可以少走冤枉路,一帆風順。(問題是,後資本主義時代,封建時代的道路模式還能使用多久?過去的生涯承諾,還剩多少能兌現?)
學生也很配合,尤其是乖乖牌、好學生。凡是以成績是務,以為拿到好成績、考上好大學,人生就會一帆風順。但多少人一帆風順了?大部分的人都成為肥料,競爭原理造就精英主義,精英只能有1%,其他人就都すみません的麻煩你當肥料囉科科。還有成績落後的學生怎麼辦?不擅長智能學科的學生怎麼辦?原本成績不錯、進入明星學校結果被擠到後面的「失敗者」學生怎麼辦?北京大學曾有美譽,稱為「培養失敗者」的環境,因為能擠進北大的人,都已經是各省精英中的精英,但99%都成為肥料了。然後呢?儘管是明星大學畢業的「社會精英」,面對職場時又怎樣?他們順利了嗎?教授拍拍成績優異的研究所畢業生說,「求職要腳踏實地。」當研究生以起薪4萬元這樣問就業行情。

社會教導我們,好好讀書,就能翻身。教育可以翻身。
所以大家一窩蜂的搶學歷。
問題是,教育/學歷無法讓你翻身。

我工作單位的一位替代役大哥(人家念博士班,所以是大哥哥),C大建築系博士生。家庭背景是中盤營造商,主要接政府、大財團的建案,再發包給下層的工種。
人家念博士是因為家族事業需要。如果你沒有家族事業,念上去只是自找心酸。默默想起大學姊妹淘的建築系男朋友,後來他放棄建築事務所的工作,轉行剪紙藝術工作室。
基本上,臺灣的產業並不需要高等教育、甚至過高等的學術教育。一直不轉型、不思研發進取的企業們,只要求用香蕉聘請猴子。高等教育與其是教導知識,不如說是提供環境、一個讓你認識更多人脈的水池。高等教育培養社會領導階層?算了吧,是社會導階層暨其子女,透過高等教育結交人脈,你看看EMBA的概念就知道。
所以,如果你沒錢沒勢沒家世背景家族企業,肖想以臺灣失能的教育翻身,沒問題,你仍然可以月入8萬元以上,當人家問你做什麼工作時,你可以回答這麼回答他,做夢。

我們的教育體制其實是在培養肥料。那些凋零的人們,的確,花落化泥更護花,肥料是必須的嘛。如果你的志向是成為這種人的話,我沒意見。

三個傻瓜:當教育的內涵只剩下競爭

「三個傻瓜」的圖片搜尋結果
三個傻瓜

開發中國家的印度,同樣迷信教育是窮人翻身的不二門。女孩就期待他們學醫,男孩就強迫他們當工程師。帝國工學院是印度的第一學府,一年會收到4萬份的申請書,但只錄取200人。等於99.5%的人都當了肥料~其中也包含工學院院長病毒(Viru)的親生兒子。
但精彩的是這一幕,老羞成怒的病毒要藍丘立刻上台教工程,好讓他出醜,藍丘漂亮的還擊,然後說:
「現在讓我們把時間倒轉1分鐘。」
「我問這個問題時,你們是否感到興奮?好奇?」

為將學到的東西感到激動?


都沒有,你們只是陷入瘋狂的競賽

當教育只剩下競爭,大概就是這種結果。

教育即灌輸


1990年的法國畫家預測2000年的世界,關於教育的一景

好,說完了教育,然後呢?

三個傻瓜的藍丘,為了貫徹自己的教育理念,他成為頂尖工程師後,在偏僻的印度小城開了一間學校,讓學生適才發展。
前提是,藍丘成為頂尖工程師,各大企業都競相爭取他。
前提是,要有經濟資本(錢)。

經濟資本才是翻身的關鍵。一如今日世界,如果大部分的社會已不再蒙受威權的鉗制,即使政治力也得向經濟實力低頭。先獲取經濟實力,就贏得了翻身的可能。

依然是老問題。如何做?

如果有一個投資課程,手把手的教你理論與實務,帶著你一起操作投資,而且因為是一直在投資市場打滾,會一直配合社會趨勢作出更新。
你要不要來試試看?

.翻轉你的人生.房地產快樂賺錢術

機會不等人。
投資的模式瞬息萬變,今天的知識過兩年可能就不合實際了,你還要在書中苦苦研讀那些幾乎過時的知識嗎?